第一章 导论

货币定义

货币的种类,包括实物货币,纸币,信用货币。货币的法律定义、本质定义和职能定义;货币职能:价值单位,交易媒介,支付手段,贮藏手段。

货币制度

定义,构成要素;货币制度的演变:金银复本位制,“劣币驱逐良币”;金本位制的三种类型,典型的金本位制的特点。“布雷顿森林体系”:两个挂钩;“特里芬难题”。

信用、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

信用的定义、职能,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,商业信用(票据融资)、银行信用、证券融资、消费信用;金融市场的定义、供求关系,发达、完备的金融市场所需具备的要素。

基本概念:

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 超差兑换 自由兑换 信用货币

第二章 金融机构体系

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

货币经营业是现代银行业的先驱,货币经营业转化为银行业的标志,现代银行产生的两条途径;金融机构的性质;金融机构的分类:管理机构和运行机构、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、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、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。

金融机构的职能和作用

金融机构的功能:降低交易成本,管理风险,期限整合,分散融资风险;金融机构的发展:集中与垄断,从“简单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”,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: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合二为一,投资基金类机构的重要性日益加强,商业银行等存款性机构的份额相对下降。

现代金融体系

中央银行的性质及其在本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;存款性金融机构;非银行金融机构;国际金融机构: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。

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、改革和发展。

基本概念:

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政策性银行

第三章 金融市场

金融市场的形成渊源

金融市场的价格: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,市场决定股票价格的原理;金融市场的结构:交易主体,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,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及其关系。

金融工具

金融工具的性质;信用工具的特征:期限性、流动性、风险性和收益性,名义收益率、当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;短期金融工具,票据、国库券(零息债券)等;长期金融工具;基金:开放型和封闭型;货币市场共同基金(余额宝)。金融市场的交易方式:票据行为和票据的流通程序;证券交易的基本方法;期货交易的功能。交易所交易与场外交易。

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

有效市场假说:理性投资者和信息有效,弱式有效市场、半强式有效市场、强式有效市场;资产定价理论:资本资产定价模型(CAPM),套利定价理论(APT),期权定价理论(OPT);股利贴现模型:单阶段估值模型,推广的股利估值模型,戈登增长模型(米什金,《货币金融学》第九版,第7章,P141~143)。

基本概念

贴现 贴现率 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 场内(交易所)交易 场外交易 衍生金融工具 股票价格指数 期货 期权 卖空 买空

第四章 利率原理

利息的本质和作用

利息的本质,不同学派的利息来源理论;利息的分配职能;利息的作用。

利率体系

利率的定义,利率的表示方法,单利与复利的计算方法,复利与现值;利率的种类:市场利率和计划(官方)利率,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;利率结构:期限结构理论,预期理论、分割市场理论和流动性溢价理论,债券收益率曲线(米什金,《货币金融学》第九版,第6章,P125~134);风险结构,存贷利差结构。

利率决定理论

马克思的利率水平决定理论;古典学派关于利率水平的储蓄-投资决定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;凯恩斯学派“流动性偏好”理论关于利率决定的特点;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。

利率机制

利率对投资的影响;利率对信用的影响;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。

基本概念:

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瞬时(连续)复利率 风险溢价 基准利率 SHIBOR

第五章 商业银行

商业银行基本概念

商业银行的性质定义;商业银行机构设置模式及其优劣比较;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两大类型及其优劣比较;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。基本职能。

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

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及其分析方法;负债业务和所有者权益包括的基本内容,主动负债与被动负债,单位活期存款(交易性存款)、定期存款、储蓄存款;补充资本金的渠道;现金资产的具体业务项目和放款业务的具体内容与要求,贷款的保证方式,投资业务;结算、信托、租赁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基本内容。同业业务,商业银行参与货币市场的主要目的。

商业银行管理

资产管理原则和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,储备资产(流动性)管理;负债管理的主要思想和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;资产-负债管理,缺口和缺口率,策略;资本金管理的涵义和《巴塞尔协议》对资本金管理的主要指标和基本要求,资本充足率,风险加权资产。

基本概念:

理财产品 同业拆借 回购 中间业务 表外业务 流动性

第六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

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

中央银行的概念及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;中央银行的初创阶段和迅速发展阶段;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;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研究。

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

中央银行的性质,与一般的政府机关、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异同;中央银行的职能:发行的银行、银行的银行、政府的银行。

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

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;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,主要包括资本业务、货币发行业务、存款业务;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。

金融监管

金融监管的目标、原则、机制与手段;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;我国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》。

基本概念:

发行基金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 存款准备金 巴塞尔协议 系统重要性银行 资本充足率

第七章 对外金融关系

国际收支

国际收支概念的定义,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记帐原则及其结构:经常项目,资本与金融项目;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概念,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基本方式和四种差额概念;利率水平对国际收支的影响;国际收支失衡的基本原因及调节国际收支的基本内容。

外汇与汇率

外汇的内涵和外延定义;汇率定义和两种汇率标价法,汇率种类;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,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问题;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,中国主要参考的篮子货币。

基本概念:

国际收支 特别提款权 外汇 汇率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名义汇率 实际汇率 有效汇率 浮动汇率

第八章 货币供求

货币供给机制

货币供应量的定义,划分货币层次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及我国目前的货币层次划分,M0、M1和M2的内容;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及形式,信用创造货币机制和扩张信用、创造派生存款机制的基本内容,信用扩张的约束机制。

货币供给模型

我国的货币供给模型:设定决定货币供给的各种变量及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符号和方程式,按货币供应量定义分别推算出M1及货币乘数K1、M2及货币乘数K2。

货币需求理论

传统的货币数量论:交易方程式、剑桥方程式及二者关系;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(灵活偏好理论);现代货币数量论(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)。

基本概念:

派生存款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货币需求 恒久性收入

第九章 货币政策

货币政策目标

货币政策的涵义;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体系,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;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。

货币政策中间目标

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基本涵义;可控性、可测性和相关性;凯恩斯主义的利率传导机制,货币主义的货币传导机制;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:托宾的资产结构调整传导机制(Q理论),信贷供给传导机制;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:投资渠道,消费者支出渠道。

货币政策工具

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:存款准备率政策,贴现政策,公开市场业务,选择性政策工具;正回购,逆回购;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;利率走廊。

基本概念:

法定存款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 正回购 逆回购 常备借贷便利(SLF) 央行票据

Reference:

  1. 《货币金融学》弗雷德里克·S·米什金 (第9版)
  2. 《The Economics of Money, Banking & Financial Markets》 Frederic·S·Mishkin (11th Edition)
  3. 《货币银行学》 吴军、郭红玉、陈涛 (第2版)